“一馆两用” 增加场馆利用率,同时获得经济效益。日前长富配资,农高会D馆解锁体育惠民、全民共享新模式。
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积极推进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坚持因地制宜,改造城市公共空间,持续优化文体惠民设施,提高文体惠民服务,全力做好群众“身边体育”。
8月9日,2025年杨凌“李宁·D8”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在杨凌农高会D馆开赛。这场赛事的特别之处在于,举办地的场馆D馆平日里只在农高会期间启用。如今,这座场馆在展会空窗期以“海棠运动中心”的身份向市民开放,既盘活了空置资源,又为群众增添了运动新空间。
“农高会一年举办一次,场馆闭会期间空置实在可惜。”杨凌城乡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D馆运营负责人刘斌解释,改造并非改变场馆用途,而是探索“展会+惠民”的复合利用模式,“我们明确要求,所有改造都要可逆,确保农高会举办时能快速恢复展馆功能,绝不会影响展会正常使用。”
展开剩余67%活动主办方宝鸡建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杨凌项目负责人梁耀辉对这种模式赞不绝口:“选择这里办赛,正是看中了‘空置期再利用’的理念。农高会场馆是杨凌的标志性建筑,空着的时候服务市民健身,展会期间回归本职,这种‘一馆两用’既不浪费资源,又贴近群众需求。”
负责场馆运营的海棠运动中心团队,历时6个月完成了“可逆式改造”。“我们没动主体结构,灯光、地胶都是可拆卸的临时设施,农高会前夕拆除即可。”该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总面积达12000平方米,目前已开放5000平方米的羽毛球区,“匹克球场和健身房正在筹备中,预计国庆节前夕可全面投用。所有设施都按‘不影响展会’的标准设计,为可拆卸的临时设施。”
前来参赛的甘肃选手汤涛对杨凌场馆再利用的做法连连称赞:“来之前担心是临时场地,没想到这么专业。听说农高会期间这里还是展馆,既能办展会又能做运动馆,这种利用方式太棒了。”带着儿子观赛的杨凌居民魏先生,看着熟悉的穹顶感慨:“以前来这儿看农业科技,现在能打球,好!”
据了解,农高会D馆空置期开放后,将全年无休服务群众,农高会举办前35天启动“复馆模式”,确保展馆功能不受影响。
“去年农高会期间,场馆接待了20余万人次,闲置期能再服务15万人次,这才是公共场馆的价值所在。”刘斌介绍,这种模式既降低了场馆维护成本,又让群众共享城市资源,未来还将在其他场馆推广。
随着农高会D馆首场比赛结束,场馆内的欢呼声仍在回荡。这座既能承载农业科技展示使命,又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的场馆,正以运动之名,运用“一馆两用”的智慧,彰显着属于杨凌的热闹与活力,书写着空置资源盘活的杨凌答案。
(记者:郭媛媛)长富配资
发布于:陕西省华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